返回網站

珍惜感恩 轉動幸福之鑰 鄭有志

人物專訪

· 人物專訪
broken image

小檔案

鄭大哥退休後,從忙碌的金融從業人士變成自在的樂活族,自有一套追求幸福的生活提案。快來看看吧!

50+人生中場10問答

“您在踏入五十歲之後,心境上有什麼轉變?”

我現在剛滿六十三歲,或許是我比較遲鈍,過了五十歲以後我並沒感覺到太大的差異,但想想肯定是有不同。因為我是在五十歲左右退休的,退休後等於生活截然不同了。

“那您是怎麼安排退休後的生活?”

說安排,也沒有怎麼安排。基本上剛退休時,是又愛又怕,愛是在可以離開職場,拿回人生發球權:怕則是因為以當時的年紀,人生還滿長的,如何規劃往後的生活是一個滿大的問題。但是我從退休前就開始大量剪報,只要是跟退休生活或退休人士的心得有關的內容都剪下來,等到真正要退的時候,已經蒐集很多資料了,給自己做了不少的心理建設。退休後我開始參加一些社大的課程,嘗試各種新的活動,陸陸續續,順理成章地度過退休後的生活,很忙也很充實,也從沒有無聊過。

“您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活動?”

我早就聽過「五寶」,像老本,我的工作還可以,經濟上也無虞。老伴,我們會一起去看看電影,出去旅遊等等。其他就是常常跟「老友」聯絡,規律運動來維持「老身」健康,還有所謂「老趣」,我參加了一個讀書會,也會去博物館當導覽解說,對我來說很有成就感,我也樂在其中。

“提到旅行,您認為出國旅遊時需要特別注意什麼?”

像身體是基本的,如果健康沒弄好,去了也沒有玩興;另外就是注意安全,還有財務上自己要保管好啊。除此以外,我都是跟團比較多,所以還算容易。

“您跟太太的感情是如何經營的,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?”

婚前我就告訴自己,一定要經營夫妻關係;生活免不了經歷風風雨雨,兩人相處也必定有差異,但一定要去接受和包容,例如支持彼此喜歡參與的活動等。這幾年我開始練習把感恩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,像退休前很多日常生活上的瑣事都是我老婆在做,做飯,洗衣等,現在我更會去懂得珍惜她的好,其實我們夫妻關係本來就不錯,現在也越來越好。

“您好像很喜歡看書,請您推薦一些好書吧!”

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出了好幾本跟幸福有關的書,叫做「積極心理學」。主要的內容在傳達一個理念:人做什麼都是習慣累積而成,如何改變?就是養成新的習慣。比方我們可以天天練習冥想和感恩,只要實行一兩個月以後,它就變成你的好習慣,你就會比以前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。

“您退休前從事金融業,能提供我們一點理財方面的觀念嗎?”

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。理財是必要的,在物質生活中,錢就是一切。當你沒飯吃時,你還講什麼享受人生,不可能的。講到理財,首先要注意風險,而且還是要看自己的性格,能否承受高風險或中風險的投資方式,也有人寧願採取低風險的定存就好。我覺得最好抱著長期累積的觀念,選擇定期定額的基金則是滿不錯的理財工具。

“談談您過去的工作心得如何?”

自己從沒想過會進銀行業。國中畢業的時候,我是按照成績念了專科的銀行保險科,當完兵以後回去學校,聽說有銀行招考的消息就去了,結果考上了,得到了一個金飯碗。進去以後,儘管環境很好,但感覺不是很喜歡,只是把工作當作一種責任,就像公務員用青春爬樓梯,只是在那個年代從來沒有人會去問你的興趣,自己也想不到。中間我也曾用了十年去念社會系和法律系的夜間部,可是要不薪水跟銀行業差太多了,要不就是與理想有差距,所以我還是沒有離開銀行。自銀行開放新設以後,生態改變,壓力變大;後來剛好碰到兩家銀行合併而出現優退機會,我就退了。其實銀行對產業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,我能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意義,但之於我個人,其實不太有成就感,它不是我的興趣,也不是很適合我。

“有什麼是您想做,但還沒嘗試過的挑戰?”

我是滿樂於嘗試的人,雖然我的人生方向並不是很有規劃,比較隨遇而安,但我有短期目標時會努力去完成。目前我有個小心願,就是帶我老婆到大陸long stay,在一個地方玩玩,再到下一個地方去,沒錢了就去ATM提錢。這是我的生命手工書,整理和回顧自己的人生外,還記載了一些比較具體的東西,至於我的人生想做什麼,還是沒有什麼規劃,但對於幸福的追求,則是我一輩子的目標。

“請給現在四十歲代的人一些建議。”

人生「五寶」是一定要的。尤其是老本,沒有的話其他都免談,這是最實際的。但這是可以算得出來的,我現在資產有多少,預計什麼時候要退,要活多少年,要花多少錢,缺口還有多少,有人要幾千萬,但有人幾百萬也可以過得好,因人而異。再來就是要健康,人生其他都是零,但健康是一,若健康是零,其他也就歸零了。根據哈佛大學一項持續七十六年的研究,幸福不幸福的唯一一項差異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,尤其是跟最親密的人,配偶、家人、朋友等都算。這就像阿德勒的學說強調的,人生一切的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,幸福也是源於此。所以,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一樣很重要。

樂活人生這樣過:

  • 保持健康
  • 終生學習
  • 志工參與
  • 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